写生中国*三友画廊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回复: 2

画家跑去当和尚,15年后前妻找上门:

[复制链接]

61

主题

58

回帖

36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5
发表于 2025-7-17 17: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画家跑去当和尚,15年后前妻找上门:儿需要你,还俗一画卖1173万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画家这个职业从古至今一直是个令人羡慕的行业。作为艺术品,画作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市场的持续追捧,这也使得许多拥有独特天赋和技艺的画家,能够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蹿红,获得世人的瞩目与认可。然而,很多人只看到画家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忽略了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一个画家的诞生,往往伴随着数十年的寒窗苦读,甚至可能是一个家庭所有的心血与希望。更不用说,培养出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背后的付出是多么巨大。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著名的画家,年少时便名声在外,甚至一举夺得国际艺术大奖。然而让人感到意外和唏嘘的是,这位画家成名后竟然选择了出家为僧,过上了与艺术毫不相干的生活。直到15年后,妻子带着已经成年的儿子找上门来,他才重新出山。究竟是怎样的故事发生在他身上?为何他在事业巅峰时选择放弃一切,遁入空门?我们继续往下看。
这位画家名叫史国良。小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的督促下上幼儿园,然而史国良与大多数孩子不同,他对于学习并不感兴趣,时常溜出课堂,躲开老师的视线。然而,他并非没有才华,只是他的兴趣不在书本上,而是倾注于画画。对于绘画,史国良仿佛天生就拥有艺术的天赋。即使没有华丽的画具,他只用一根木炭,就能画出令人惊叹的作品。甚至有时,他的画作似乎带着某种神奇的魔力,仿佛能直接传达心灵的深处。
然而,史国良的艺术之路并不一帆风顺。因为他的父母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读书做官才是正道,而绘画不过是“旁门左道”。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家境并不宽裕,史国良如果没有遇到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很可能无法脱颖而出。而请一位私人导师的费用,对于史国良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然而,家庭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让史国良放弃梦想。凭着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他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史国良跑到北京美术学院,偷偷抄下了院内老师们的联系方式。然后,他满怀期待地一个个打电话,尽管许多次电话都无人接听,甚至有时遭遇痛骂,但史国良没有气馁,依然坚持下去。终于,在第十个电话打通后,他迎来了幸运的回应。接听电话的正是当时北京一带最为著名的画家——周思聪,史国良通过真诚与坚持,终于得到了这位大师的指导。
有了名师的帮助,史国良的艺术造诣迅速提升。短短几年时间,他的作品水平几乎已经与周思聪不分伯仲。这不仅仅是因为史国良的天赋,更多的是得益于他后天的辛勤努力和对艺术的“痴迷”。他每天除了吃饭,几乎都待在画室里,有时一待就是数天,沉浸在绘画的世界中。正是这日复一日的积累,让他成功进入了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并且拜了著名艺术家黄胄为师。
黄胄是当时享誉全国的画家,获得了数不清的奖项,而他对于史国良这个弟子极为看重,倾囊相授,将美院的资源也都集中在他身上。在黄胄的指导下,史国良如鱼得水,他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此时,史国良的名声也愈发响亮,频频获得国内外艺术大奖。1988年,史国良的一幅作品已经达到数百万元的价格。每当他的画作亮相拍卖会,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座无虚席,甚至队伍排到会场外面,足见其艺术价值。
然而,成名并不总是带来好运。随着1990年西方绘画风潮的涌入,市场对西方画作的需求急剧上升,许多中国画家纷纷转向西方绘画,转型的浪潮迅速席卷整个艺术界。不同于大多数画家,史国良依然坚信自己的传统国画能够在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可惜他这次的判断并没有带来成功。反而,由于不愿随大流,他的画作一度被市场冷落,甚至面临失业的危机。这场巨大的打击让他遭受了无尽的挫折,整日郁郁寡欢,陷入了低谷。
面对人生的沉重打击,史国良最终选择了出家为僧,彻底远离了红尘。15年的空灵岁月里,他在寺庙中静心修行,不再问世事,偶尔拾起画笔,只为感受艺术带来的内心净化。可是,每当拿起画笔,他总是难以忘记那场突然间的跌落——一个月之内,妻离子散,身败名裂。
然而,命运的转机最终出现。多年未曾谋面的妻子带着已经20多岁的儿子找到了寺庙。看到妻子手牵儿子前来,史国良心中五味杂陈。儿子从小受父亲影响,也走上了画画这条路,并且考入了北京美术学院。妻子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高额学费,带着儿子再次求见史国良,渴望他能重新承担起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责任。
史国良感到无比的愧疚与歉意。尽管他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无法弥补曾经的错误,但他不想再错下去。于是,他决定告别寺庙的生活,重返俗世。经过15年的修行与沉淀,史国良的艺术技法已然发生了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构思还是立意上,他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重返画室后,史国良一扫心头的阴霾,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艺术激情。这一次,他背后有了妻子和儿子的支持,令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力量。2013年,他的作品《转经图》问世,并以1173万元的价格拍卖,创下了天价。
“不会在沉默中灭亡,就会在沉默中爆发。”史国良的故事就是如此。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在经历了生活的低谷后,重新登上了艺术的巅峰,展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国画大师。
史国良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跌倒是常事,关键是如何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只有学会逆风飞翔,才能真正享受属于自己的蓝天,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58

回帖

36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5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17: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说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58

回帖

36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5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17: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何时开始有了还俗的想法?是什么促使你做出了这个决定?”
2011年6月,《荣宝斋》期刊主编唐辉坐在桌子一侧,目光专注地看着对面的男子,问出了这一连串疑问。这位男子正是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的国画大师——史国良。
从史国良成名以来的种种轶事,到妻子刘玉梅痛苦不已但最终依旧坚定地让他出家,这一事件早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已经过去了十多个年头。虽然史国良始终与佛教为伴,逐渐深入了佛门生活,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和尚,但他抛弃妻子的决定却始终在公众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
然而,直到如今史国良决定还俗,这一举动如同投下了一颗巨石,再次激起了无数的波澜。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史国良是否是为了刻意制造传奇,塑造个人神话才作出此举。
但与史国良交情深厚的唐辉并不这么看,他希望通过一次访谈深入了解史国良的真实想法。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史国良的回答让唐辉渐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史国良到底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他在经历了多年佛门生涯后,最终又选择还俗?面对外界的质疑,他又如何看待这些纷纷扰扰的声音?这些问题,都在唐辉和史国良的对话中逐渐揭晓。
上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市场全面改革开放、百废待兴的时期,年轻的史国良已经在国内艺术界崭露头角,赢得了不少赞誉。作为为数不多的美院研究生,他的年龄与所创作的画作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和好奇,大家纷纷猜测他背后到底有怎样的背景。
然而,史国良的成长故事却与大家想象的截然不同。虽然他在美术界成就斐然,但他并不是大家眼中的“名门之后”。实际上,他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中还有6个兄弟姐妹,生活并不富裕。
上世纪50年代,物资匮乏,史国良小时候常常感到饥饿。为了填饱肚子,他和兄弟姐妹常跑到田地里寻找野草、挖野菜,甚至能通过口味区分哪些野菜能吃。对他来说,吃饱成了生活中最迫切的需求,也让他对大自然的细节有了敏锐的观察力。
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史国良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他通过画画记录下自己周围的生活点滴。由于条件有限,他经常在家里的玻璃、墙壁、桌子上留下涂鸦,甚至在学校的黑板和课桌上也不放过。虽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在默默支持他的兴趣,保护了他对艺术的天性。
史国良的绘画天赋在中学时期逐渐显露,老师鼓励他报考北京第三师范学院美术班,尽管当时他还把绘画当作兴趣爱好,并未认真考虑过未来。直到后来进入师范大学,他才在导师周思聪的帮助下,真正意识到艺术的深远意义。周思聪的指导让他在人物画创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让他逐步融入了艺术的殿堂。
1978年,史国良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进入了艺术的更高层次。正是在这个时期,他遇到了影响他最大的导师——黄胄。黄胄不仅让他对人物画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在创作风格上,两人几乎是相通的,尤其是在用笔和调色上,史国良学到了黄胄奔放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
然而,学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他为一位来自新疆的顾客画了一幅画,画面中描绘了一位新疆老汉和女儿在葡萄架下聊天,而几头小猪出现在画面中。新疆的风俗禁忌让黄胄十分生气,认为这幅画与实际生活不符。经过黄胄的指点,史国良意识到艺术创作必须真实反映生活,脱离生活的艺术是不完整的。于是,他对画作进行了修改,最终让这幅作品变得更加贴近实际。
黄胄的教诲深深影响了史国良,他不断深入生活,尤其是多次前往西藏,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为了更加了解藏族文化,史国良甚至尝试过成为一名藏族喇嘛,想要从内心体验藏族的宗教信仰。虽然这一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在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体验和领悟。
而这段艺术之路,成为了史国良与妻子刘玉梅爱情的见证。两人初识是在一次舞会上,史国良被刘玉梅的容貌吸引。然而,刘玉梅是国画系书记刘庆贵的女儿,这让史国良有些自卑,担心自己不配得到她的青睐。但在几番曲折的努力下,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
1980年,史国良和刘玉梅结婚,次年,他们的儿子史村也诞生,家庭生活开始步入正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思想潮流席卷而来,史国良的画风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和质疑。1989年,他决定独自前往加拿大,但在那里的生活并不如意。画展的费用被画商吞噬,身陷困境的他最终因车祸留下了严重的伤痛。
即使妻儿来到了加拿大照顾他,但内心的孤独与不安依旧让史国良感到迷茫。他选择了频繁前往西藏,参拜佛像,希望借此排解心中的困惑。在一次与星云大师的偶遇中,史国良听到了那句令他深思的话:“史先生怎么看都像个和尚。”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某根弦。于是,他决定脱离尘世,皈依佛门。
然而,当刘玉梅听到这个决定时,心如刀割,泪如雨下。她尝试挽回,但最终还是尊重了史国良的选择。史国良选择了位于美国的西来寺庙出家,在此期间,虽然他尽力投入到宗教事业中,但内心的艺术创作依然未能得到满足。最终,随着与佛教理念的分歧加深,史国良决定还俗。
在经历了十余年的佛教生活后,史国良决定回归家庭,并重新拾起画笔。在回到家人的怀抱后,他的创作迎来了新生。他的作品《转经图》震惊了整个艺术界,并以1173万元的高价拍卖。此时,他被誉为“在世的国宝级艺术家”,但这些成就并未给他带来过多的兴奋,反而让他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史国良的一生,如同一幅复杂的画卷,充满了起伏与转折。经过了出家与还俗的洗礼,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在家庭的温暖中,他重新拾起画笔,继续创作,也终于明白了自己人生的真谛。这个艺术之路上的“大师”,最终在家庭中找到了他最大的幸福。
正如世人常说,人生就像是面对月亮与六便士的抉择。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选择,你会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路?


我要说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写生中国*三友画廊论坛

GMT+8, 2025-8-28 05:50 , Processed in 0.1480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