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中国*三友画廊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回复: 1

关于梵高++++++=你少看到的作品: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51

回帖

48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1
发表于 2025-7-13 22: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在自己短促的37年生涯里,仅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近900幅油画,高产时甚至一天画一幅画油画。
他将他的整个生命都投入到了绘画当中,“我要找一个太阳,它炽热得能把我心中除了绘画这种欲望以外的一切都烧光。”
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北部一个牧师家庭,梵高真正开始绘画的时间比较晚,1879年,26岁的梵高方才踏上自学成才之路。在此之前,画画只是属于梵高的兴趣,比如目前最早的一幅画是他10岁的时候(1862年)的素描。

《一只狂吠的狗》1862年
1880年,他即将结束在比利时博列那日矿区做实习牧师的生涯,写信给弟弟提奥说道:我画了一些矿工的草图,有男有女。早晨的时候,他们沿着荆棘篱笆旁的小路,踏着雪步行去矿井,他们的身影在熹微的光线中隐隐可见。背后的煤矿建筑和矿井轮子的模糊线条,在天空的衬托下显得非常醒目。


1877年《冬天的生活》在提奥建议他将精力多集中在画画上,这最终将他引入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梵高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

1873年《熟睡的老妇人》1880年10月,梵高搬去了布鲁塞尔,师从威廉·勒洛夫斯。梵高曾表示过他讨厌学院式艺术,但勒洛夫斯还是鼓励他就读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1880年11月梵高成为学院的学生。在那里,他学习了解剖学和透视等基础绘画知识。

1881年《播种者(米勒之后)》
1881年4月梵高回到埃滕的父母家中。他开始以邻居为模特练习画画。从失恋走出的他又爱上了自己的表姐科妮莉亚·沃斯-斯特里克,表白同样遭拒,经过第一场的打击,他这一次明显坚强了许多。梵高后来据此绘制了《埃滕花园的记忆》。


1888年《埃滕花园的记忆》
海牙时期(1881年12月-1883年9月12日)
1881年,梵高曾在安东·莫夫工作室中逗留近一个月时间,画家安东·莫夫是海牙画派的代表画家,梵高在他的指导下他开始尝试油画创作,梵高早期画风深受其影响,

1881《卷心菜和木鞋》
在现存的梵高高油画中,这幅《卷心菜和木鞋》是最早的油画,信上曾叙述说,在莫夫处画了两张静物油画与两张水彩画。信尾又附言:“两张油画的主题是毛皮制成的小孩帽子,旁边放些土豆及甘蓝。”这一幅画是其中的第二张,他在下封信上说:“这不能算是杰作。但总比以前所画的完整些,至少我相信有更逼真的感觉。”这幅作品他运用了安东·莫夫的荷兰风格。


1882年《林中的白衣女孩》这幅画仍然是很沉稳的颜色,但熙熙攘攘的白条是他大胆的尝试。梵高以速写般的方式,将自然对他的喃喃倾诉,诉诸画面。根据他写给友人拉巴都的信,可知靠在树干上的白衣少女,乃是模仿英国插图画家马可伊度的作品而作。

1883年《荷兰花坛》此时的梵高对光线和色彩的掌握已经日渐成熟,并显露出他后期作品中的突出表现里。在这幅画当中,菜园里的鲜花不像花儿,洋葱不像洋葱,在梵高笔下,它们更像红宝石、玛瑙、石华、绿玉、刚玉、金绿宝石、紫晶和玉髓做成的最华贵的饰物,那是物体普遍的发狂的和眩目的闪耀。
纽南时期(1883年12月-1885年11月)
纽南时期,他创作了超过200幅油画。此时他常用的色系是昏暗的大地色调,尤其喜爱深褐色,在这个时期梵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

1883年《有两头牛的平原》
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劳动者的尊重和崇尚,另一方面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1885年《农民妇女在锄地》1883年底梵高来到父母在纽南的新家,当时的纽南算得上是“农民画家”的理想之地。不少农民、乡间劳工和织工都住在那儿,梵高有机会时常常临摹这些人物。

1884《织布工》1884年秋季,邻居的女儿、比文森特年长十岁的玛戈特·贝格曼,在梵高献身于绘画时一直陪伴着他,并爱上梵高,梵高也予以回报。他们决议结婚,但遭到双方家人反对。玛戈特痛苦自杀,但梵高紧急将她送到医院。这件事使梵高很受打击,梵高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我的好兄弟,这件事使我心乱如麻。”

1884《织布工,从前面看》
1885年3月26日,梵高父亲去世。创作了第一幅他引以为豪的作品《吃土豆的人》
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他详述了制作这幅画的过程。他希望这幅画能够参加巴黎的画展。先是给提奥寄了一张画稿,那边的行家看了之后说有个性。这让他很高兴。但未能如愿展出,法国的“口味”偏好色彩,而梵高此时的画调尤其暗淡。


1885年《吃土豆的人》
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1886年2月)
1885年11月28日,梵高离开家乡纽恩南,来到比利时西北部小城安特卫普。自此他告别荷兰,之后再也没有踏上过故土。在安特卫普,梵高创作了一些普通人肖像。


1885年《农妇》绘画上,他开始研究色彩学和鲁本斯的作品,彼时的日本浮世绘已经在欧洲流行,同时还买下了一些浮世绘,这些来自日本的作品后来也给予了他创作灵感

1885《Houses seen from the back (detail)》
梵高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待过一个多月,梵高在这里收益良多,这是凡高一生唯一接受过的正规艺术训练。但他十分抵触美术学院传统保守的教学方式,仅仅数周之后,1886年2月底就决定离开安特卫普,去了巴黎。


1886年《香烟骷髅》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梵高创作了《香烟骷髅》,也许这幅画是他安特卫普时期最出色的作品,1886年1月19日,梵高在写给提奥的信中这样抱怨:“实际上,我认为在学院里看到的画都拙劣得不可救药——甚至从根本方向上就不对。我知道我的画完全不一样——时间会证明一切的。那儿糟透了,甚至都找不出一个人了解到底什么是古典雕塑。”
巴黎时期(1886年2月-1888年2月)
1886年2月,梵高前往巴黎和弟弟提奥同住,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弟弟提奥的介绍下,梵高结识了高更、贝尔纳、劳特累克、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还结识了经营绘画用品的唐基

1886年《磨坊和眺望台》
这一时期的梵高深受印象派和浮世绘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以短促的落笔发展自己的风格。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7《戴着草帽的自画像》在费尔南德·柯尔蒙就学期间,他结识了一众新派的画家同行,包括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埃米尔•伯纳德等。种种新印象和新朋友对梵高的画风渐生影响,激励他去自由地尝试。

1887年《塞纳河上的桥》他开始采用较明亮的色彩,以短促的落笔发展自己的风格。作品主题也随之而变,从乡间劳工转向描绘咖啡馆、大街景、塞纳河畔的田园乡村和花卉静物等。

1887年《花瓶里的雏菊》
1888年,梵高对巴黎繁杂的都市生活产生了厌乏。梵高渴望乡村的宁静、阳光和“日式”风景的光线及色彩。为此,他将希望寄托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1888年《Vincent`s House in Arles 》阿尔勒时期(1888年2月-1889年5月)
1888年2月20日,在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之后,梵高终于到达了隆河上的小镇,阿尔勒。他租下了“黄房子”梵高对阿尔勒明媚的阳光和色彩感到很高兴。他热情满溢地勤奋工作,画茂盛的果林和收割麦子的农工,也去到海边画海上的船只,画风变得松弛而更有表现力,他的创作进入了高潮。


1888年《Wheat Fields with Reaper》1888年8月,梵高画下了《向日葵》系列。同时,在特奥的鼓动下,1888年的10月末,在梵高的极力邀请下,高更来到了阿尔勒。

1888年《向日葵》
梵高和高更孜孜不倦地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合作产生了多幅卓越的作品。然而,两人对艺术的见解迥异,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
高更和我就德拉克洛瓦、伦勃朗等人的作品谈了很多。我俩的讨论过度激烈,有时候我们说完之后都筋疲力竭,就像耗完电的电池一样。” ——梵高写给提奥的信,1888年12月17日或18日于阿尔勒

1888《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个性的差异使得两人之间的摩擦日渐升级。高更威胁说要离开阿尔勒,这逐渐激化了梵高的情绪和压力,他变得忧心焦躁。


1889《戴着绷带耳朵的自画像》终于有一天,梵高拿着一把剃刀恐吓了高更。艺术史上著名的割耳事件发生了。当天晚上,他在黄房子里将自己的耳朵割下一块,打包送去给他和高更都认识的一个当地妓女。第二天梵高被警察送往医院,实习医生菲力克斯·雷(Félix Rey)帮他重新处理了伤口,但并未把耳朵缝回去。

1889《戴着绷带的耳朵和烟斗的自画像》
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1889年5月)
在阿尔居民的抗议下,梵高被迫离开,并自愿前往距阿尔不远的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梵高在圣雷米的医院恢复得很顺利,又着手投入创作。在病情尚佳的日子,他常常画疗养院围墙内的花园,后来也获准到医院外面去作画。


1889《圣保罗教堂景观》
院方也额外分配给梵高一个房间当作画室,他在那儿创作了多幅作品,包括对伦勃朗和米勒等大师作品的临摹。他的精神病况却依然不稳定。有一次他在极度错乱之下吃下了一些油画颜料,之后因此被禁止工作了一段时间。


1889《星月夜》
虽然病情状况飘忽不定,梵高在圣雷米期间却十分多产,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大约150幅油画的创作。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清晰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狂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情感和表达的冲动,包括其最有名的画作《星夜》《柏树》等


1889《麦田里的柏树》
奥维尔时期(1890年5月-1890年7月)
1890年5月17日,梵高来到巴黎与提奥和他妻子及刚出生的侄子文森特(与梵高同名)见面。后经提奥推荐,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


1890《盛开的杏花》
奥维尔有着梵高向往的平静和安宁,离巴黎也近,去探望戴奥很方便;还有一位名叫保罗•嘉舍(Paul Gachet)的医生,能够为他的病情提供不时之需。


1890《奥维尔教堂》梵高很快就和嘉舍成了朋友。嘉舍平日里也会画一些画,他建议梵高全身心地投入对艺术的追求。梵高也完全照做了,他近乎狂热地画着奥维尔小镇及周边的花园和麦田。

1890年《Village Street in Auvers》在这一段时间内,他废寝忘食,基本上每天创作一幅作品,健康状况似乎也有所好转《麦田群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梵高的死亡。

1890年《乌鸦群飞的麦田》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外出写生时,开枪自杀了,但没有打中要害,他挣扎着回到旅店。7月29日,梵高在提奥的怀中与世长辞。
1890年7月30日,梵高被埋葬在奥维尔,其身后留下了巨大的艺术遗产:超过850幅油画和约300件纸上作品。

=============转自:多学充电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51

回帖

48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1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23: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眠之夜》在商业上的成功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就在于,它一直在破圈,它眼里自己的受众群体从来都不只是戏剧爱好者们,它一直在用一切当下的方式让更多原本并非戏剧爱好者的人们知道它,感受它的魅力,尝试接触它,最后,在《不眠之夜》带来的情感、美、未知中反复爱上它。
我要说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写生中国*三友画廊论坛

GMT+8, 2025-8-28 05:46 , Processed in 0.1789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