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中国*三友画廊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回复: 1

疯掉为止─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克希纳

[复制链接]

38

主题

40

回帖

25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2
发表于 2025-7-17 0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必须画到疯掉为止。」- 恩斯特•路德维希•克希纳
“Ich muss zeichnen bis zur Raserei” - Ernst Ludwig Kirchner


克希纳与〈艺术家自画像〉【艺术家生平】恩斯特•路德维希•克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 1880 - 1938),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阿沙芬堡(Aschaffenburg, Bavaria),父母都有著普鲁士的血统,父亲曾任职开姆尼茨工业大学纸质科学的教授。1901年,克希纳进入德勒斯登的皇家技术大学(学习建筑,1903年至1904年在慕尼黑学习,1905年再回到德勒斯登完成学位。同年,克希纳与Fritz Bleyl、Karl Schmidt-Rottluff和Erich Heckel,共组了现代艺术史上最著名也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团体之一「桥社」 (Die Brücke/The Bridge)。这几位艺术家的创作力图避开传统学术风格,企图寻求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期许成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桥梁 - 即是「桥社」一词的由来。他们一方面回应了过去的艺术大师,如杜勒(Albrecht Dürer, 1471 – 1528)、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ünewald, 1470 – 1528)和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 1472 - 1553),也试图和他们当时代的国际前卫运动(Avant-garde),如以孟克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后印象派、康丁斯基所代表的蓝骑士等有所回应与连结。作为对其德国文化遗产的肯定,桥社这几位艺术家除了前卫艺术外,同时也致力于旧媒材如木版画在内容上的重新表现。1913年,这个对艺术史产生无比巨大影响力的社团,因克希纳在编纂〈桥派编年史〉(Chronik der Brücke)时,过于突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又意有所指其他成员抄袭他的风格,造成其他成员不满,该团体因而解散。同一年,克希纳的作品被带至当时美国最重要的国际艺术展〈军械库展〉(The Armony Show),展示了他最著名的创作系列〈Street Painting Series〉(街景绘画系列),自此站上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的重要舞台,并受到市场及学术界全面的肯定。

克希纳,〈一群艺术家〉(Eine Künstlergruppe),约1926至1927间。


克希纳,〈Erich Heckel and Otto Mueller Playing Chess by Ernst Ludwig Kirchner〉,油彩画布,1913。

克希纳,〈Erich Heckel and Otto Mueller Playing Chess by Ernst Ludwig Kirchner〉,油彩画布,1913。克希纳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愿服役,但期间精神状况一直不稳定,且强烈依赖某些药物和酒精,使他频繁进出精神疾病机构接受治疗,在终战前遭除役。不过在此期间他创作出令他在艺术史上成名的最重要画作〈作为士兵的自画像〉。1933年,他的作品被纳粹称为「堕落艺术」(Entartete Kunst/Deganerated Art),并于1937年遭强制出售或销毁了600多件作品。

克希纳,〈作为一位士兵的自画像〉(Selbstbildnis als Soldat),油彩画布,1915。克希纳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和伙伴们打破了自1600至1900这300年来,德国在欧陆艺术发展上陈腐的美学观。在桥社之前,欧洲艺术前进的动力主要以英、法两国为首,德国依旧停留在学院派传统乡间风景或大众世俗的艺术品味上,克希纳和桥社开创了德国式表现主义风格,从此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

克希纳,〈玛丽威格曼的死亡之舞〉(Totentanz der Mary Wigman),1926。

克希纳,〈客厅〉(Das Wohnzimmer),油彩画布,1921。【艺术风格】克希纳深受高更和梵高画风的影响,因此主张「反自然主义」,他以主观情感来洞悉主题,并不客气地运用违反现实的色彩绘画,崇尚直觉、非刻意、不矫揉造作的创作,而这种画风往往奠基在波希米亚式、极为随性,或可以说是放荡不羁的生活氛围中。透过桥社画家Fritz Bleyl的描述,当时他们找来的年仅15岁的模特儿,「...[她]是一个非常活泼、美型、快乐的个体,特别是在她少女初萌状态下,没有因愚蠢时尚下的紧身胸衣造成任何变形,完全适合我们的艺术需求。」从克希纳留下的画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有许多人像和人体描绘的作品。他画中人物虽然也受到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 – 1954)野兽派(Fauvism)的影响,用色大胆叛逆,乖离一般人的认知,毫无章法,但克希纳更进一步,将根深于人类狂暴的本性中那种情感上的非理性,更加肆无忌惮地以扭曲和暴力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都可以从他激进的绘画线条和笔触中发现感受。

克希纳,〈Marzella〉,油彩画布,1909至1910。

克希纳,〈自我梳理行为〉(Sich kämmender Akt),1913。除了人物画作外,克希纳最为人称道的应属于他的街景系列。这系列作品可以看的出来受到以薄邱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为首的未来主艺(Futurism)影响甚深,特别是对于城市题材的描绘。未来主义比较著重在画家眼中所见兴起中工业都市风貌的造型,以及客观现象方面的描绘。但在克希纳的作品中,除了再现了当时德国大都会中充满活力的繁华都市景象外,也透过画家自身的观察,对于大街上人们的心理状态,做出更多在细节上具表现力的铺陈。克希纳熟练地运用启发自哥德式风格「尖尖的」、「间断式造型」的画风,保留艺术家夹杂著原始艺术、忧虑、有点发狂、不安、恐惧、不稳定的笔触,描绘画中看似面容憔悴或空虚的行人、虚华不实的繁华街景,并赋予观者以一种类似于素描的视觉体验。

克希纳,〈柏林街景〉(Berlin Street Scene),油彩画布,1913。作为一位在服役期间为救护车上的救伤兵,克希纳看尽了战争中残酷血腥的大屠杀以及血肉横飞的人体,造成心理上很大的创伤,他不仅仅画出他所见,其作品反应出他本人的心理状态。性格极端加上长期宿疾的结果,其作品常流露出某种病态的焦虑与压抑,并带有一些神经质倾向。透过画面中宛如凸面镜聚焦重点放大的效果,强化其作品象征性和表现性本质的追求。他在画上,充分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冲突,并将由这种冲突而产生的痛苦,绵延不断地传达给观者。有人比较后印象派梵谷和克希纳在画布上所产生的力量,其比喻是:前者如果是雷阵雨,后者就是暴风雨。克希纳采用学自梵谷的情绪性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加上他自己独创除去画面深度、略具装饰性平面效果的图像,对于观者有种很强大的吸引力。而他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有著极为个人化的拣选,甚至他标志性地调校出同时具原始和颓废感、带有强烈战争下焦土味的黄色,也特别被画商与艺术家称为「克希纳黄」。

克希纳,〈沐浴中的士兵〉(Das Soldatenbad),油彩画布,1915【传奇的完结】1931年,克希纳成为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Prussian Academy of Arts)的成员。但随著纳粹在德国掌权,他的作品被当局认为具有心理性疾病会腐蚀人心而被禁止贩售。1933年,他被迫从任职的学校辞职。即使克希纳并非犹太后裔,也和种族主义无关,但它确确实实是位文化恐怖主义下的牺牲者,这令他对其深爱祖国的情况越来越感到不安,心理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情绪上也更不稳定。之后的作品的内容更加沉重而痛苦的精神性,充满战争伤痕下的暴力与悲观主义情绪,孤独、隔阂和焦虑之感,艺术家的情绪也濒临崩溃边缘。1938年,克希纳于当地上午十时左右,使用一只左轮手枪射向自己心脏,结束了他58年的生命。位于瑞士达沃斯的克希纳美术馆(Kirchner Museum)于1992年于开幕,来纪念这位一生深受精神上折磨、坚苦卓绝的艺术家,对于现代艺术史所带来的影响和贡献。

克希纳,〈Sertig Valley in Autumn〉,1920。

克希纳,〈巴塞尔和莱茵河畔景观〉(Totentanz der Mary Wigman),油彩画布,约1927至1928年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40

回帖

25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2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02: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说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写生中国*三友画廊论坛

GMT+8, 2025-8-28 05:49 , Processed in 0.1599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