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中国*三友画廊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回复: 2

超现实主义启发者,博斯达利人间乐园

[复制链接]

61

主题

58

回帖

36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5
发表于 2025-7-18 21: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mbo Heritage List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4057回:超现实主义启发者,博斯达利人间乐园


公益类分享型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化运动,直接地源于达达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其理论背景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帕格森的直觉主义。强调直觉和潜意识的艺术风格。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得到确立,是此派理论家安德烈·布勒东于1924年在巴黎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后。在宣言中他给超现实主义下了定义:“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超现实主义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消解,创造出一种绝对的现实——也就是超现实”。


人们对这场超现实主义运动了解得最多的是无法确认的原理和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艺术家将作品画的像照片一样,制造出让人感到不舒服,觉得不合逻辑的意象,在作品中把日常的东西变为怪异的生物,还发明了许多利用无意识去表达自我的画画技法。


超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大多是惊讶元素,强烈反差物体的并列(juxtaposition)和反逻辑(Non sequitur)。但许多超现实艺术家不仅将他们的作品看作一种艺术,更将他们看成一种哲学和一种宝物。布勒东明确指出超现实主义首先是一场革命运动,自这以后,超现实主义运动又增添了共产主义和无晸府主义的元素。


超现实主义源于字符主义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主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巴黎。1920年以后超现实主义运动蔓延至各个领域,最终影响全球多个国家及语言的视觉艺术,文学,电影和音乐,乃至晸治思想及晸策实施,哲学及社会学理论。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创造了术语“超现实主义”,人们第一次在他戏剧作品《蒂蕾西亚的乳房》的序言中了解到这个词,作家在1903年完成这部戏剧,首演于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很多在巴黎活动的作家和艺术家四散,期间达达主义运动陷入停滞,达达主义者认为过度的理性思想与中产阶级价值观为世界带来了令人发指的战争,他们以反艺术的集会、表演、文章和艺术作品反其道而行之。战争结束后,他们回到巴黎,达达主义运动继续进行。


艺术上的表现以探索潜意识和世界中的矛盾为主,如生与死、过去和未来等,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也为了表现这样的奇发异想,大多运用拓印法、黏贴法、自动性技法等,特殊的表现技法来创作。另外为了表现想像与真实世界的扭曲或矛盾,他们也常常采用精细而写实的手法来表达超现实的世界,甚至出现幽默的效果。以前人们曾说过,没有一个原因,就没有任何的超现实。而这里的超现实,正式引进超现实主义化作的东西。


耶罗尼米斯·博斯原名耶罗恩·安东尼松·范·阿肯(Jeroen Anthoniszoon van Aken),又名耶罗恩·博斯(Jeroen Bosch 1452年-1516年8月)是一位十五至十六世纪的多产荷兰画家。他多数的画作多在描绘罪恶与人类道德的沉沦。博斯以恶魔、半人半兽甚至是机械的形象来表现人的邪恶。他的图画复杂,有高度的原创性、想像力,并大量使用各式的象征与符号,其中有些甚至在他的时代中也非常晦涩难解。博斯被认为是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的启发者之一。


他的真名是耶罗尼米斯(或“耶罗恩”)·范·阿肯,意思是“亚琛来的人”。他在一部分画作上署名Bosch(荷兰文,音近英文Boss),取自他的出生地斯海尔托亨博斯。在西班牙文中他则多被称为El Bosco。
博斯出生于绘画世家,他的双亲分别是荷兰与德国人。他大部分的人生都在斯海尔托亨博斯渡过,这是十五世纪当时布拉班特(今荷兰南部)一个热闹的城市。1463年时,约13岁的他可能曾目睹在当地发生的严重火灾。不久之后他成为知名的画家,甚至曾接到海外的委托。1488年他加入了圣母兄弟会,一个极端保守的信仰团体,由40位斯海尔托亨博斯当地有权势的市民,以及欧洲各地7000多名的会员组成。


博斯制作了多幅三联画──绘在三片接合起来的木质屏风上的画作,其中最有名的是《人间乐园》(亦作《尘世乐园》)。这件三连画的左幅,描绘了乐园中的亚当与夏娃与众多奇妙的生物;中幅以大量裸身的人体、巨大的水果和鸟类描写人间的乐园;右幅则是地狱的情境,充斥着大量造型奇幻的狱卒,以各式怪异的酷刑逞罚罪人。三件画作合起时,观赏者可见上帝创造地球的灰色装饰画。
这些画作有一层较粗糙的颜料表层,与传统弗拉芒风格,以平滑的表面修饰人为的不自然的手法大异其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58

回帖

36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5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1: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晚年时,博斯的风格已有所转变,改以描绘大型、接近观赏者的人物为表现方式。代表作是《戴刺冠的基督》(Christ Crowned with Thorns)。
博斯从未在画作上注明日期,也仅在部分作品上签名(某些签名则被认为并非本人);总括来说,目前确认出自博斯之手的画作,仅有25幅。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在博斯死后收藏了他的大部分作品,因此目前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收藏了博斯最多的作品,包括《人间乐园》。《人间乐园》分为天堂(左)、人间(中)和地狱(右)三联,而合上左右两扇天堂、地域之门后,你会发现上帝(下图左上)超脱在外看着人间。


先看看左联天堂。画中只有三个人,其他都是各种飞禽走兽,居于画中央是一座粉红色龙虾螃蟹塔,塔罗牌中虾蟹代表人类内心未知的天性、本性。而其他生物(白色长颈鹿、野猪及各种不知名生物)代表着最早生态圈的弱肉强食。再来分析这三个人,很明显这是上帝与亚当夏娃,只是这幅画中上帝牵着夏娃的手,一派祥和的情况有种“爸爸祝你们百年好合”的撮合语。不过后方的小灰兔象征婬欲,于是便有了人间聚会。中间的人间部分才是让人头疼的密密麻麻,细看下来很多奇异的细节,比如各种破壳而出的鸟以及与蛋壳相连的人类;各种抱着水果的人类;在气泡和蚌壳中交欢的人类……


这些具有婬欲、堕落象征的元素以奇异的想象力展现在人间一联,也意味着人类要在地狱为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  因此,婬欲的人类在地狱收到了审判。一个受到百般折磨的灵魂上半身被压在巨大的鲁特琴下,面朝黄土;一个半人兽的狱司在其暴露的臀部上纹刺一段乐谱。后来还有音乐家将该段来自地狱的乐谱做成了曲子。
稍晚期的弗拉芒画家老彼得·布吕赫尔受博斯影响,其作品风格与博斯相当近似,如1562年之《死亡的胜利》。在2004年“最伟大的荷兰人(De Grootste Nederlander)”中,博斯居于第63位。


在作家迈克尔康奈利的小说中,主角之名Hieronymus Harry Bosch即是以博斯为灵感。此外,在康奈利2001年的作品“A Darkness More Than Night”情节中,博斯的画作有重要的分量。
童书绘本“Pish, Posh, Said Hieronymus Bosch”中,博斯画作中的各种生物,在一位画家与他的女友家里变成活生生的生命。香港小说家董启章在他的《自然史三部曲》系列小说的《时间繁史哑瓷之光》里有讲述关于博斯(在小说中译作“波殊”)的画作的情节。在题为光速公式的小说章节里,小说人物卉茵透过自身的家庭悲剧来诠释博斯的其中一幅画作《The Ship of Fools》的含意。


说起超现实主义,映入脑海的首先就是达利了。然而在15世纪,有这么一个与同时期弗拉芒画派格格不入的蛇精病已经开始了他的超现实艺术。他就是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
  如果你刚开始研究博斯,先来看一幅画《鸡蛋里的演唱会》(the Concert in the Egg)。一群音乐家站在蛋壳里,指挥家指着琴谱,完全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一个驴脸鲁特琴演奏者和一个小偷,正要偷走他的钱包。博斯这个人本身就是个谜,流传的唯一一幅自画像也只是传闻是他所画,他甚至懒得在画上标注日期或名字。博斯为什么不好好画人,却画起了半人半兽、树人、猫头鹰呢?这就要归功于尼德兰民间艺术的讽刺隐喻风格了。


  比如画作《干草车》(The Haywain)源于尼德兰的古老谚语,“世界本是一个干草垛,人人在上为所欲为”,或者说,“众生皆为草芥”。作品讽刺了当时正统教会的腐朽堕落。而如果你要读懂画中的基础含义,就要明白这些奇异乖张的玩意儿都象征什么。
  拿文章开篇展示的画来说,作为焦点的鸡蛋就是经常出现在博斯画作的元素之一。关于鸡蛋,有人认为蛋壳意味着精神贫瘠,也有人认为蛋黄“yolk”这个词,和傻子“yokel”音相似,博斯用这种方式来讽刺这群愚蠢的音乐家。猫头鹰在西方是智慧的象征,有人认为博斯画中的猫头鹰意味着它的一双慧眼冷冷地看着你:愚蠢的人类,我就静静看着你作。也有人认为猫头鹰是邪恶、异教。所以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光这几个细节就观点各异了,整幅画看下来可能会有上百种理解。


  然而理解千千万,博斯的画综合在一起还是会给你清晰的观念:对教会腐朽、人类堕落的讽刺。画中的耶稣、修女、教士都以鲜明的教会特征表现出来,这些元素无需揣摩,博斯大都表现了“我很鄙视”的意思。所以别看博斯的画很超现实,但他的感情也是很朴素的,对教会“爱之深、责之切”让他敢于站在对立面批判教会,只是碍于大环境咱要画得隐晦一点罢了。
五百年来,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这个名字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有关这位弗拉芒画家的书和学术研究层出不穷,加上不少大型博物馆的展览,让人始终无法忽略博斯在现代流行文化中的影响力。


作为个人被搬上大荧幕这件事,可以被视作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明确标志之一。2015年,一部名为《耶罗尼米斯·博斯:魔鬼的触碰》(Hieronymus Bosch:Touched by the Devil)的纪录片就被搬上了大荧幕。影片对他的画作进行了详细的拍摄,但真正的好戏还是在于各家美术馆在办展方面的竞争以及他们间的相互合作。当位于博斯故乡的博物馆Noordbrabants向马德里著名的普拉多(Prado)博物馆提出租借单幅的《人间乐园》时,却得到了如下的回复:“这件作品非常脆弱,无法承受任何运输旅行。"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一直以来我研究了许多复制版的博斯作品,但《来世景象: 上升的被保佑者》(Visions of the Hereafter: The Ascent of the Blessed, 1505-15)中的第四幅画板还是让我停下了脚步。漆黑色调的画面描绘了天使们伴随着人类缓缓上升,前往一条透露出一道白光的螺旋形通道。虽然我们在好莱坞浪漫喜剧片中见识了不少这样煽情的场面,但在普拉多博物馆,我还是激动得不由浑身一颤。垂直型的构图看上去十分稚拙,但艺术家却从中营造出了超脱世俗的深度,甚至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果可以的话,那些制作虚拟实境影片的人应该首先以这幅画蓝本进行设计。
博斯的画作混合了各种荒谬怪诞且风趣幽默的生物,不成比例的目标,以及不合常理的宗教故事。参观完的数日后,我仍然沉浸在博斯充满戏剧张力的作品中无法自拔,同时它们也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我们今天的文化。
夏季的艺术展随着博斯作品的展出达到了顶峰。从Raqib Shaw在白立方(White Cube)的个人展到hip-hop音乐人Swizz Beatz在纽约布朗克斯(Bronx)举办的No Commission艺术音乐节,艺术家Jacolby Satterwhite、Kristen Liu-Wong和 Saya Woolfalk一起制造了一场超然的现实场景。博斯重复地画着会飞的鱼、穿上衣服的鱼以及和人类交谈的鱼,这样的情景和最近统领票房的热门大片《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Finding Dory)并无两样。这种惊人的契合度,实在是令人又惊又恼。
萨尔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托·达利-多梅内克,普波尔侯爵(加泰罗尼亚语 Salvador Domingo Felipe Jacinto Dalí i Domènech, Marquès de Púbol,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一般简称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为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他与毕加索和米罗一同被认为是西班牙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3个画家。
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艺术家,达利因为人们触目惊心、与梦相关的超现实主义画面所熟知。他的作品将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此外达利的绘画艺术同时与电影、雕塑和摄影艺术接轨,促成了与影像艺术家的丰富合作。达利有着塑造极具个性又能得到认可的作品风格的独特绘画才能。这种风格振奋人心并让其他创新都相形见绌。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是1931年创作完成的《记忆的永恒》,也被叫做《软钟》。他有一种对做出出格的事物而引起他人注意的狂热爱好,并影响至他的公众艺术形象,使他的艺术爱好者与评论家异常苦恼。
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为普波尔侯爵。


萨尔瓦多·达利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菲格雷斯。达利的哥哥也叫萨尔瓦多(生于1901年10月12日,洗礼名为萨尔瓦多·伽罗·安塞尔莫),在达利出生9个月,1903年8月1日前死于肠胃炎,这对达利的世界观影响很大,包括人格危机,导致他一度认为自己是死去的哥哥的复制品。他的父亲萨尔瓦多·达利·古西是一名中产阶级律师和公证员。妻子费丽帕·多梅内克·菲蕾丝缓和了他的严厉的教条,并鼓励达利的艺术热情。达利五岁的时候,父母将达利带到哥哥坟墓前,告诉他,他是哥哥的转世。达利相信了这个说法。


达利还有一个小他三岁的妹妹,安娜·玛利亚。 1949年她出版了一本关于她哥哥的书,书名叫做妹妹眼中的达利。 童年时,达利与很多后来成为巴萨赛罗那足球俱乐部球员的人结交,比如艾米利奥·萨吉·里尼安, 和约瑟夫·萨米迪尔。 假期的日子里,在逐渐兴起的卡达克斯市, 三个小伙伴常日一起踢球玩耍。
1916年达利在一次与家人在卡达克斯的旅行中第一次了解到当代艺术。在那里他认识了雷蒙·皮乔特一家。拉蒙是一名当地艺术家,常常到访当时的艺术之都巴黎。在雷蒙的建议之下,达利的父亲将他送到胡安·努涅兹的绘画课上学习。第二年,他父亲就在家中的一栋房子里用达利的炭笔画作品举办了一次画展。1919年,年仅十四岁的达利分别在菲盖拉斯市晸歌剧院和巴塞罗那参加了当地艺术家集体画展,后者由巴塞罗那大学赞助,并由校长亲自为他颁奖。


当达利就读于拉蒙·蒙坦内尔学院七年级时,与几个朋友一同编辑了杂志《本科》。杂志中包含插画,诗歌和一系列关于戈雅、委拉斯开兹和列奥纳多·达芬奇等画家的文章。
1921年2月,达利的母亲死于乳腺癌。当时达利年仅16岁。后来达利表示,母亲的去世“是我这辈子受到的最大的打击。我爱戴她。我没法接受失去她的事实。她是我的依靠,是净化我灵魂,使我灵魂的污点消失不见的人……” 母亲死后,达利的父亲续弦娶了亡妻的妹妹。 正是达利对其阿姨的爱与尊敬使他没有抗拒这场婚姻。


1922年,达利离开了著名的马德里学生公寓,开始了在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的学习。身高1米72的达利凭借他的怪诞的风格和花花公子的行径很快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他当时留着长发和连鬓胡子,一副19世纪晚期英国社交界的打扮。
然而,真正让达利名声鹊起的是他的画作。他在画作中探索立体主义,并吸引了后来成为西班牙艺术界杰出人物的注意,比如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和裴宾·贝约·卜牛尔。然而在那个时期,达利很有可能并不完全理解立体主义的原则,他的理论源泉是仅限于出版物刊登的文章和毕肖特给他的一本目录,因为当时在马德里并没有立体主义画家。


1924年,还没有出名的萨尔瓦多·达利首次为一本书做了插画。那是一本加泰罗尼亚语诗集《里尔的巫婆》。作者是达利在公寓里的一个朋友,诗人卡洛斯·发杰斯·德·克里蒙特。达利很快熟悉了达达主义,并在后来的艺术生涯中影响巨大。在公寓的日子里,达利还与年轻的洛尔卡交往深厚,但这段交情最后以达利拒绝了这位诗人的示爱而告终。
1926年,在期末考试前不久,达利因煽动学生闹事而被暂令停学而被学院开除。他绘画的纯熟技巧通过1926年完成的《面包篮》可见一斑。同年,达利第一次去了巴黎,在那里结识了令他深深敬佩的毕加索。当时毕加索已经从祖安·米罗那里听到很多关于达利的赞誉。在随后几年达利发展个人风格时,他的作品深受毕加索和米罗的影响。


早在1920年代,一些贯穿达利一生作品的风格就已经初现端倪。他从各种画风中汲取营养,从古典学院派到最具开创性的先锋派。古典派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拉斐尔,布龙齐诺,苏巴朗,弗美尔,当然还有委拉斯开兹。他有时在不同作品中分别使用传统和当代绘画技法,有时又在一幅作品中将二者融为一体。1927年,达利参加了"伊比利亚艺术家协会",从那时起开始在马德里,达尔玛等地的画廊举办画展,他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画展吸引了社会上极大的注意力,被当时人们认作新一代画家中最有前途的天才之一,人们对他的关注有赞美也有争议和批评。
在这一时期,达利模仿大师委拉斯开兹蓄了显眼的翘胡子,这成为日后他个人特征中的一部分。


1929年,达利与公寓好友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合作编导了充满争议的短片《一条安达鲁狗》。这部作品表现了超现实主义想象的独特场景。达利承认在短片拍摄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但这并未被当代报道证实。同年8月,25岁的达利从巴黎来到家乡西班牙度假,结识了比他大10岁的卡拉·达利——他未来的妻子,也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缪斯”。度假结束后,卡拉没有回到巴黎,从此在达利的身边陪伴了一生一世。达利崇拜卡拉,视她为圣母化身。在他的画里,激情的描绘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在达利晚年所画的宗教主题画中,他毫不掩饰地把卡拉画成圣母,也画出了卡拉在他心目中的“超现实”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卡拉是达利精明干练的专业总管,独自扛下了所有的家庭杂务,让达利专心创作;她更是行销高手,达利噱头十足,她则能言善道,两人联手打入美国市场,如鱼得水,名利双收。


在家庭方面,达利与其父亲的关系几近破裂。父亲反对他与卡拉的浪漫关系,而且和当时的大众观点一样,认为超现实主义画家是道德沦丧的原因,因而谴责达利与他们的来往。紧张的关系在一次性格冲突中达到峰值。当时达利在巴黎举办画展,展出了一幅名为《耶稣基督的神圣之心》的画作。在媒体对它所做出的报道中,援引了达利的一句话,“有时候,我对着我父亲的画像吐痰来娱乐自己。”


愤怒的达利父亲要求他作出公开道歉,然而达利拒绝了,也许是出于惧怕被踢出超现实主义的圈子。1929年12月28日,达利被粗暴地赶出他父亲的家门。他的父亲告诉他,将会剥夺他的继承权,并终生禁止他返回加达格斯。后来,曾描述过在这场闹剧中他是如何将一个用过的盛着他自己精液的安全套拿给他父亲,并说: “拿好!现在我什么都不欠你了!”。之后的夏天,达利与加拉在伯特利加特附近的一个海湾从一个渔夫手里租下了一只小船。他买下附近的土地,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扩张直到把它变成自己的沿海山庄,即现在的家庭博物馆。加拉和达利于1934年举办民事婚礼,1958年又举办了天主教婚礼。
达利为何如此迷恋卡拉·达利?答案只有达利自己知道--25岁遇到卡拉那年,他曾对别人说:“她能治疗我的神经质、焦虑和暴力冲动。”也许,正是因为拥有这种善于安抚的能力,卡拉才能驯服狂野的达利,是达利终身的灵感泉源。在艺术界,这是极为罕见的。她陪伴达利50余年,在达利的画作中持续出现。她去世后,达利失去了灵感的缪斯,从此停止创作。没有卡拉·达利就没有伟大的画家达利,这是画坛公认的事实。
1931年,达利完成了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记忆的永恒》。根据一些理论,这幅作品表现了他对时间的抗拒。这个理念在画作的其他局部形象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密集的风景,和用昆虫装饰的怀表。昆虫作为自然解构构成了达利想象的一部分,正如他的回忆录里所说,这种解构来自童年的记忆。

我要说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58

回帖

36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5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1: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艺术商朱利安·莱维,达利于1934年抵达美国。达利的部分作品展(含《永恒的记忆》)在纽约掀起了巨浪。甚至以达利之名举办了一场舞会,达利舞会。达利当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会上,胸前带着一个装满水晶的盒子。同年,达利和加拉在纽约举办了一场假面舞会。他们化装成林德贝格宝宝和他的绑架者。这场闹剧在媒体上太过显眼以至于达利不得不公开致歉。回到巴黎后,他又不得不向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解释他为什么要对一个合理的超现实主义行为致歉。
虽然超现实主义的绝大部分都归因于左派晸治思想,达利在艺术与晸治活跃的关系上持模棱两可的立场。运动的领导人,主要是安德烈布雷登,谴责他维护希特勒现象中所谓新的和不合理的部分。达利反驳这种谴责并指出“我不是希特勒主义者也没有成为他的这种意向”。大力坚持认为超现实主义可以存活于非晸治环境下,并反对公开声讨德国法西斯主义。这一点连同其他因素是他在艺术同盟面前失去了威信,到了1934年末,达利屈从于一场超现实主义审判,并被从运动中除名。对于这件事,达利以他著名的声辩回复,“我即超现实主义。”


然而在1936年,达利重新参与了伦敦的一场国际化的超现实主义画展。他的演说,名为《正宗的悖论鬼魂》。在演说中使用了潜水服和潜水头盔。他手持球杆到场,身旁有一对俄罗斯猎犬,演说期间他不得不摘下头盔换换空气。他表示,“我只是想展示人类思想正在慢慢将我湮没。”
1940年,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至欧洲,达利和加拉逃往美国,开始了八年的旅居生活。迁居后,达利重拾天主教信仰。
一位名叫加布里尔·玛利亚·博拉尔迪的意大利修士声明,在1947年达利到访法国时,他曾为达利做了一次驱魔法事。2005年,在修士所在的城市揭幕了一座十字架上的基督雕塑。据称,达利将这座雕塑交给修士作为答谢。此外,根据两名西班牙籍的达利研究学者表示,有足够理由相信雕塑确为达利所做。


达利曾接下纽约第五大道邦威特耶勒仓库橱窗的装饰工作。他创作了一个极具争议的白天与黑夜的组合: 一边是一个戴红色假发的假人坐在一个阿斯特拉坎浴缸里,另一边是一个假人让在一张铺有黑色华盖、枕头上燃着炙碳的床上。然而客户未经达利允许就做了改动,而达利则把浴缸砸向橱窗玻璃作为抗议。他因此被捕并被责令赔偿损失。法官却免除了他的罪名,认定这是保护自己作品的行为。后来,这次抗议被认为是对艺术家权利的护卫。
在这些年里,达利为英文版典籍设计插画,比如《堂吉诃德》,贝温努多·赛里尼自传,以及米歇·德·蒙泰恩文集。此外,他还负责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败兴而归》(在西班牙语中被译作《西班牙的回忆》或《给我讲讲你在阿根廷的日子》)中的场景美工,并与华特·迪士尼联手创造了动画电影《命运》,当时悬而未决直到2003年才最终开机拍摄,此时两位创立者都过世多年了。


这是他生命中最多产的年代,也是备受争议的时候。这段时期达利将绘画边缘化以便颠覆设计和商品的同时在艺术和消费品之间徘徊不定。
1949年达利返回加泰罗尼亚居住。他选择独裁下的西班牙作为居住地使得很多他旧日的同事,比如进步派人士,为他洗清了过去的批评。这表示达利所背负的界于超现实主义和与艺术评价之间的怀疑至少部分归因于晸治动因,而不是其固有的艺术价值。1959年布雷顿组织了一次人类学展览名为“向超现实主义致敬”。展览汇集了四十年间超现实主义运动中涌现的作品。展览为达利的作品恢复了一席之地,以及祖安·米罗、恩里克·达瓦拉和欧亨尼·格拉内尔的作品。然而在次年,布雷顿慷慨激昂地反对在纽约国际超现实主义展中加入达利的作品《斯克斯蒂娜夫人》。


在艺术生涯的后期,达利没有局限于绘画,而是发展了新的艺术体验: 他创办了一份报刊,并把它变成了艺术全息摄影方面的先锋报刊。考虑到达利长期在视觉游戏中的探索,这个成果是意料之中的。在最后的几年中,诸如安迪·沃霍尔等艺术家声明达利是波普艺术最重要的影响源泉之一。
同时尽管一直遭受批评,达利从来都展现出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浓厚兴趣。这一点从他的很多作品中可见一斑,尤其是他50年代的作品中。在这些作品中他将个人头像和犀牛角组合起来。他认为,犀牛角象征了神圣的几何学,因为它以对数螺线速率生长。此外,他还经常将自然科学与圣母玛利亚的贞洁和神圣联系起来。他还将这个概念与高氧化剂二硝酰胺铵盐联系起来,以及超立方体。


在他的艺术成熟期里,达利还完成了一些超艺术活动使他成为更加知名的公众人物。1968年,达利为拉芬巧克力录制了一部电视广告。次年,他为珍宝珠设计了商标。同年, 他成为了欧视广告策划的创意负责人,并创作了一个巨大的金属雕塑,竖立在马德里皇家歌剧院的舞台上。
在2007年4号电视台的节目《肮脏的达利: 私人视角》中,评论家布里安瑟韦尔描述了在60年代末,达利是如何要求他不穿裤子在一个基督耶稣雕像的腋窝下摆出胎儿的造型,与此同时达利为他摄像并假装在裤子下找他。
1980年,达利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卡拉已经出现了衰老的症状。据说他们夫妻二人使用了一系列严重损坏神经系统的药物,从而导致达利不能完成艺术创作。76岁时,达利的状态已经令人扼腕。他的手经常性的抖动,这正是帕金森综合症的前兆。
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授予达利普波尔侯爵爵位。达利创作了画作《欧洲之首》以表谢恩。这幅画作最终成为了他的遗作。
卡拉于1982年6月10日去世。她死后,达利失去了生活的热情。他故意让自己严重脱水,据称是企图自杀,但他自己辩护说是为了达到一种停滞的精神状态,就像一些细菌作用下的结果一样。他离开菲格雷斯,搬去了布波尔堡。布波尔堡是为加拉购置的,后者在那里离世。1984年达利的卧室莫名起火。他再次被怀疑蓄意自杀,虽然这很可能是家晸人员疏忽所致。总之,达利获救,并回到了菲盖拉斯的家中。在那里,他的一群艺术同好们负责照顾他起居,直到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
舆论广泛斥责达利曾被他的一些护理人员强迫在一些帆布上签名,以便在他死后当做真迹出售。这些流言使得艺术品市场对于达利晚年作品颇持怀疑态度。
1988年11月,由于严重的心脏病入院治疗,当年12月5日,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到医院看望他,并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达利艺术的忠诚追随者。
1989年1月23日,听着他最喜欢的碟片,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达利因窒息性心脏病死于菲格雷斯的家中,享寿84岁,埋葬在菲格雷斯故居博物馆的地下室。他的地下室在圣皮尔教堂的另一端,离他出生的房子三栋楼远的地方,就是他受洗和初次领圣餐以及长眠的地方。为避免来自中央晸府和自治大区晸府的两面压力,1982年达利表明将画作遗赠给西班牙王国。
卡拉萨尔瓦多达利基金会目前负责其遗产操作。其在美国的法律代表是艺术家权利协会。2002年,这个协会出现在媒体消息中,声明要求谷歌撤下一个类似达利设计的标识。谷歌按要求撤下了这个实际上只用了一天的标识,但否认自己的行为侵害了艺术家权利。


萨尔瓦多·达利承认自己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幻觉,他们像弗洛伊德医生一样,去探索精神病患者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与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真诚反映,这在日常生活中是见不到的。对于超现实主义画家来说,这是些至为珍贵的素材。因此,达利的许多作品,总是把具体的细节描写和任意地夸张、变形、省略与象征等手段结合地使用,创造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读他的画,人们既看懂所有细节,从整体上,又感到荒谬可怖,违反逻辑,怪诞而神秘。
达利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影响最大,持续的时间也最长。不仅他的画,还有他的文章、口才、行动以及他的打扮,都无不在宣传他的"超现实主义"。他在发挥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上,可以说超越了他们的超现实主义绘画群体。他的有些作品除了传达无理性、疯狂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哲学观外,有时还反映着人们的时髦心态。达利赞成人应该培养真正的幻想,像临床的妄想狂一样,而受理性控制的人的精神背后,仍保留有一些剩余意识。这些剩余意识使人处在静态之中。
他偏爱的幻觉形象常常被不断重复,如带有许多半开的抽屉的人形,蜡样软化的硬件物体,抽丝样细长的兽腿以及物体向四周无重心地飞开的景象等等。


同时达利的艺术创作被指出与当时的科学发现有关。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两位大学教授埃利纳·冈蒂奥拉(Elena Guardiola)和约瑟厄·贝诺斯(Josep-E.Banos)指出:“达利对科学极感兴趣。1930年代,他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双重影像与幻觉; 1940年代他转向了普朗克的量子论,并于1945年后开始了他的核物理或原子物理时期和核神秘主义时期;在1955年至1978年这段时间,他的作品深深地受到遗传学,特别是DNA及其结构的影响。”

我要说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写生中国*三友画廊论坛

GMT+8, 2025-8-28 05:48 , Processed in 0.2045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