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何时开始有了还俗的想法?是什么促使你做出了这个决定?” 2011年6月,《荣宝斋》期刊主编唐辉坐在桌子一侧,目光专注地看着对面的男子,问出了这一连串疑问。这位男子正是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的国画大师——史国良。 从史国良成名以来的种种轶事,到妻子刘玉梅痛苦不已但最终依旧坚定地让他出家,这一事件早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已经过去了十多个年头。虽然史国良始终与佛教为伴,逐渐深入了佛门生活,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和尚,但他抛弃妻子的决定却始终在公众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 然而,直到如今史国良决定还俗,这一举动如同投下了一颗巨石,再次激起了无数的波澜。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史国良是否是为了刻意制造传奇,塑造个人神话才作出此举。 但与史国良交情深厚的唐辉并不这么看,他希望通过一次访谈深入了解史国良的真实想法。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史国良的回答让唐辉渐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史国良到底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他在经历了多年佛门生涯后,最终又选择还俗?面对外界的质疑,他又如何看待这些纷纷扰扰的声音?这些问题,都在唐辉和史国良的对话中逐渐揭晓。 上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市场全面改革开放、百废待兴的时期,年轻的史国良已经在国内艺术界崭露头角,赢得了不少赞誉。作为为数不多的美院研究生,他的年龄与所创作的画作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和好奇,大家纷纷猜测他背后到底有怎样的背景。 然而,史国良的成长故事却与大家想象的截然不同。虽然他在美术界成就斐然,但他并不是大家眼中的“名门之后”。实际上,他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中还有6个兄弟姐妹,生活并不富裕。 上世纪50年代,物资匮乏,史国良小时候常常感到饥饿。为了填饱肚子,他和兄弟姐妹常跑到田地里寻找野草、挖野菜,甚至能通过口味区分哪些野菜能吃。对他来说,吃饱成了生活中最迫切的需求,也让他对大自然的细节有了敏锐的观察力。 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史国良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他通过画画记录下自己周围的生活点滴。由于条件有限,他经常在家里的玻璃、墙壁、桌子上留下涂鸦,甚至在学校的黑板和课桌上也不放过。虽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在默默支持他的兴趣,保护了他对艺术的天性。 史国良的绘画天赋在中学时期逐渐显露,老师鼓励他报考北京第三师范学院美术班,尽管当时他还把绘画当作兴趣爱好,并未认真考虑过未来。直到后来进入师范大学,他才在导师周思聪的帮助下,真正意识到艺术的深远意义。周思聪的指导让他在人物画创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让他逐步融入了艺术的殿堂。 1978年,史国良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进入了艺术的更高层次。正是在这个时期,他遇到了影响他最大的导师——黄胄。黄胄不仅让他对人物画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在创作风格上,两人几乎是相通的,尤其是在用笔和调色上,史国良学到了黄胄奔放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 然而,学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他为一位来自新疆的顾客画了一幅画,画面中描绘了一位新疆老汉和女儿在葡萄架下聊天,而几头小猪出现在画面中。新疆的风俗禁忌让黄胄十分生气,认为这幅画与实际生活不符。经过黄胄的指点,史国良意识到艺术创作必须真实反映生活,脱离生活的艺术是不完整的。于是,他对画作进行了修改,最终让这幅作品变得更加贴近实际。 黄胄的教诲深深影响了史国良,他不断深入生活,尤其是多次前往西藏,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为了更加了解藏族文化,史国良甚至尝试过成为一名藏族喇嘛,想要从内心体验藏族的宗教信仰。虽然这一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在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体验和领悟。 而这段艺术之路,成为了史国良与妻子刘玉梅爱情的见证。两人初识是在一次舞会上,史国良被刘玉梅的容貌吸引。然而,刘玉梅是国画系书记刘庆贵的女儿,这让史国良有些自卑,担心自己不配得到她的青睐。但在几番曲折的努力下,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 1980年,史国良和刘玉梅结婚,次年,他们的儿子史村也诞生,家庭生活开始步入正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思想潮流席卷而来,史国良的画风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和质疑。1989年,他决定独自前往加拿大,但在那里的生活并不如意。画展的费用被画商吞噬,身陷困境的他最终因车祸留下了严重的伤痛。 即使妻儿来到了加拿大照顾他,但内心的孤独与不安依旧让史国良感到迷茫。他选择了频繁前往西藏,参拜佛像,希望借此排解心中的困惑。在一次与星云大师的偶遇中,史国良听到了那句令他深思的话:“史先生怎么看都像个和尚。”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某根弦。于是,他决定脱离尘世,皈依佛门。 然而,当刘玉梅听到这个决定时,心如刀割,泪如雨下。她尝试挽回,但最终还是尊重了史国良的选择。史国良选择了位于美国的西来寺庙出家,在此期间,虽然他尽力投入到宗教事业中,但内心的艺术创作依然未能得到满足。最终,随着与佛教理念的分歧加深,史国良决定还俗。 在经历了十余年的佛教生活后,史国良决定回归家庭,并重新拾起画笔。在回到家人的怀抱后,他的创作迎来了新生。他的作品《转经图》震惊了整个艺术界,并以1173万元的高价拍卖。此时,他被誉为“在世的国宝级艺术家”,但这些成就并未给他带来过多的兴奋,反而让他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史国良的一生,如同一幅复杂的画卷,充满了起伏与转折。经过了出家与还俗的洗礼,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在家庭的温暖中,他重新拾起画笔,继续创作,也终于明白了自己人生的真谛。这个艺术之路上的“大师”,最终在家庭中找到了他最大的幸福。 正如世人常说,人生就像是面对月亮与六便士的抉择。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选择,你会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