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 《星空》 1898 布面油画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今天这期,干货特别多!! 上次经历了毕加索这个奇形怪状,想必大家的审美观已经扩展了一点点。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眼界的积累,再见到这样的艺术内容和样式应该不会再大跌眼镜了,没准还能看到一幅别人完全看不懂的作品时特别淡定的来一句,嗯,这艺术很毕加索。所以嘛,人生也是这样,什么都见识过了,才会有更包容的心态,只有少见,才会多怪。你看佛祖,什么时候不是嫣然一笑,因为它已阅尽人世沧桑。了解了、体验过,才能有权利说喜欢或者不喜欢。对于喝酒的态度其实也是这样,没喝过、没体会过酒精的魅力,那就莫带着嫌弃和不屑的态度嘲笑那些嗜酒如命的人吧。梵高就是这样一个酒瘾君子。他的最爱便是苦艾酒,这个我们一会再说。今天我们要看的,是梵高非常具有美感和想象力的作品——《星空》。这幅画,也是排在当代群众投出的最受欢迎作品的首位。梵高生前潦倒只卖出一幅画,而死后却赢得身后名,不知是艺术家的悲哀,还是我们这个大时代的庆幸。 提到梵高的名字,大家可能就直接就被触到G点了,因为即使不了解他的生平,没看过他几幅画,但那副明晃晃的《向日葵》(见下图)应该立刻就让你从满目鲜黄色的视觉刺激转入更丰富的感受了,比如每寸毛孔都感受到了阳光的浓浓暖意,闻到了浓浓的向日葵花香甚至是麦香,内心也体会到了梵高浓烈化不开的激情,甚至想象出了这幅画后面梵高那挥舞着画笔眼睛发光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通感”,是好的艺术家所能给欣赏者带来的立体式、全方位的美感体验。
好吧,今天咱们要说的作品是《星空》。梵高是一个特别费颜料的画家,可以说他的画大都是N层颜料涂抹出来了,基本都达到堆砌的效果了,如果站在原作面前看,都可以看出一幅画的立体效果了——要不梵高能那么潦倒么,钱都用来买颜料了啊!这真是用生命在作画啊好吗!(见下图)
来看图吧。这幅画整体看上去特别的明亮,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色彩中的“补色”使用问题。为了简单理解,我们来看个基础色板,对角的颜色就是互为补色——(见下图)

所以,可以看出,梵高的《星空》中大量使用的蓝色和橙色,就互为一对补色。补色在生活中其实也很常见,比如你长时间盯着一块红布,当把红布拿走,你的眼前会存在一个颜色的滞后,但它不再是红色了,而是青绿色。或者你可以长时间对着黄色的太阳看,之后再转开眼睛,眼前基本就是一片蓝色笼罩了,这样的经验大家应该都有。在这里,红色和绿色互为补色,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而补色的作用在哪里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加明亮度,这也是整体画作明亮的原因。所以,补色原理也适用我们平时的穿衣打扮,整体明亮的衣着可以提升我们的精气神,如果你非要用黑色配深蓝色、紫色配深蓝色、紫色配墨绿色,褐色配深蓝色配墨绿色,呈现的效果就会非常的黯淡甚至脏脏的。
整体上看去,这幅图明亮而绚烂,但是往细节上看去,读出的是一丝恐怖的气息。比如画面的左下方,棕褐色的一簇是松柏树,它的整体造型如火焰般向上升腾,给人一种高耸入星空之感。在艺术样式中,以黯淡和高耸的面貌示人的,便是哥特风。 哥特,是发源于中世纪的一种艺术形式。哥特一词是日耳曼语衍生而来的,在中世纪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在建筑和美术等方面,代表性的哥特大教堂为德国科隆大教堂,它高耸入云的顶尖也隐喻着彼岸世界的飘渺和上帝至高的权威,给人一种压抑感和肃穆感。发展至今,哥特艺术更多体现在音乐领域,而且带上了颓废、冰冷和恐怖的气息。比如两支著名哥特乐队Bauhaus和Christian Death,看看下图它们的造型就大概能体会哥特风格了。(见下图) 
 
通常,不同样式的线条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比如直线通常带来庄重感,而曲线多透出温柔。但是曲线的使用也会造成不同的效果——大量曲线的重复与叠加,会造成压抑和恐怖的效果。比如这曲线构成的《星空》中的松柏树,再比如蒙克的天价作品《呐喊》(见下图)。所以,为什么同为曲线,呈现出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呢?这就是“重复”造成的效果。这一点下期我们要在介绍草间弥生时讲到。
《星空》这幅画可以说最特殊之处便是在它“星云”的画法,这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多社会的议论,认为这根本不是天空应有的样子。但是,它就是梵高内心中所认为的星空的样子。这是一种孤独的在夜晚中对天空的凝视,是画家融合了内心激情所看到的云与夜。有人说艺术家是孤独的,孤独在于他们内心还有一个世界,所以他们有时会失神于我们存在的这个眼前世界,这种心不在焉显得与旁人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份孤独,让他们看得更远,看到了很多人当下看不到的东西。在梵高作画的一百年后,NASA用现代科学手段探索了宇宙,《星空》中的星云和太空实景非常相似,(见下图)而且也有摄影人用相机拍下了真正星空的样子,(见下图)可以说和画作中的星空非常一致。艺术家的孤独就是这么的重要,他看到的是更广阔的世界,而这也许是声色犬马生活中的世俗之人所无法体验到的,因为这份孤独,使艺术家内心保留着一份宁静的思考空间。就像《梅兰芳》电影里那句经典的台词:“知道什么是孤独吗?心里的。畹华这么多年,他心里的孤独一直存在。可他的所有一切,都是从这份孤单里头出来的,谁要是毁了他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最后,放送这幅画以及梵高的小周边吧。 1.伍迪艾伦,被称为当代美国知识分子导演,他喜欢拍摄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的电影,片子中常带有知识分子的思索与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午夜巴黎》便是他反思一代文艺浪潮的经典作品,而海报画面,正是梵高《星空》的变形。这是导演对一代艺术大师的致敬。(见下图)
2.梵高爱喝苦艾酒,这种酒在欧洲一度被禁,因为它有致幻的作用,很多人拿它当做DRUG来饮用。而如今,一款非常著名的苦艾酒absinthe的酒瓶上,印着的就是梵高的自画像。(见下图) 
梵高说,只要活着的人还活着, 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死去。我理解的这句话,是说只要还有人欣赏着艺术作品、被它打动着,那艺术作品便永远不会消亡,艺术家也和他的作品一样活着。 当代人,依然以不同的方式纪念着、致敬着梵高这位大师。艺术不死。艺术永存。我们头顶有艺术之神。 这就是今天的内容。 ===============转自:一直爱艺术和你的张小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