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数据编码 于 2025-7-13 21:19 编辑
我们一定都听说过达芬奇的高明、拉斐尔的温柔,梵高的炽热,毕加索的疯狂,达利的扭曲......天才画家们把惊世杰作留给我们,而我们应该如何进入画的世界?
01 用眼睛去捕捉画面信息
(《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内》拉斐尔)
以上画面,用眼睛我们可以捕捉到以下信息:
这是一个大胡子男人,穿着很厚的黑色外衣,胸口露出一截白绸缎之类的衬衣。
感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富有,严肃,可靠。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再观察一下眼睛。 他的眼睛直视观众,不躲避,不慌张,自如,随意,从容。
他的姿势? 他的肩膀稍稍地偏向了自己的左侧,似乎可以随时被其他事情叫走,可是现在他停留在这里。
画家使用的色调? 黑色掩盖了他的富裕,白色衬衣又悄悄地暴露了黑色皮毛的柔软和他生活的讲究。
其实他是拉斐尔的朋友,也是乌尔比诺在罗马的大使。这幅肖像画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拉菲尔不仅真实刻画了人物外貌,还深刻表现了人物品质。
他的教养和格调都藏在画面里,也揭示了画的主旨——
克制,是人类庄严的一种表现。
如果这太复杂,请参考这幅你一定见过的摄影作品:

秒懂了吧~ 画人不在画皮在画骨,骨子里的本质。
02 思考画面背后的崇高
 (《春》波提切利)
画面描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一群载歌载舞的神,开满花的枝头,飘逸轻盈的衣裙。
但不完全是美好的。把箭头瞄准了美惠三女神的丘比特,画面的最右边,西风神仄费洛斯正试图掠劫花神克罗里斯。
在美好的画面里,也暗藏动荡和危险。或者—— 尽管暗藏动荡和危险,这一切仍然是美好的。 波提切利说的不是那幅画,而是那个他身处的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
03 分析扭曲的可见世界
 (《永恒的记忆》达利)
画家扭曲了什么?
长着一只眼睛长睫毛的白色怪物,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海边的方台,长在方台上的枯枝,三个软绵绵的时钟。
而有些东西却和现实一致,海边,山峦,沙滩。
变形的原因是什么?太阳光,似乎要把一切都晒化了。盘中爬满的蚂蚁,仿佛要吞噬一切。
时钟代表着什么?时间。时间变形了,时间里的什么变形了?时间里的记忆。
张爱玲曾经在小说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富家太太的丈夫强暴了一个女仆,多年后她想起这件事,会记忆成“丈夫虽然对我不是很热情也是不差的,就是那个女仆一直勾引他。”而事实上,男主人平日里就因为她相貌不佳一直冷落她,光明正大地在家里保养着小老婆,而被强暴的女仆平日里根本没怎么见过男主人。人的记忆往往是不准确的, 爱的往爱的去了,恨的往恨的去了。 在半真半假中, 人类把记忆按自己的喜好存储。
04 克服第一印象的震惊 (《呐喊》蒙克)
人脸是变形的,仿佛只剩头骨。我们看到他张大的嘴,双手捂着耳朵,露出惊恐和难以接受的表情。
周遭的环境似乎在流动,或四下逃窜。颜色暗沉不安,仿佛在一个火灾现场周边。桥犹如刀片分隔画面。
后方两个人模糊的身影似乎淡定笔直且冷漠,与眼前的慌乱的人仿佛置身完全不同的世界。
为什么存在如此大的不合理的反差?
奇怪吗? 人生于世,本来就是: 喧嚣与欢乐可以是一群人的喧嚣欢乐, 悲伤和恐惧却只能是自己的, 哪怕同一个空间的人、最亲近的人, 都难以感同身受。
05 沉入绘画的温柔  (《睡莲》莫奈)
我们第一眼捕捉到的,一定是色彩的温柔美丽。
绿与黄演绎着叶子的盛衰,粉与白诠释着花朵的娇嫩,蓝与紫诉说着水的深沉与静谧。
除了我们眼里看到的,想想还有什么?
黎明带来的尚未明了的光,池塘之上湿润明净的空气,再等一会儿,会不会有小船划过?岸边捕捉这一切的进入人生暮年的画家莫奈,是不是在眼前的风景里找到了灵魂的最终归宿?
在一池睡莲里, 在光与自然的温情脉脉里, 我们看到了生命深处的温柔与安宁。
一幅画,不会无缘无故流芳千古, 一个名字,不会只因幸运被永久铭记。 去看最优秀的作品, 其实是去了解最优秀的灵魂, 和最透彻的领悟——关于生命与爱。 名画,与任何人的距离, 都是从眼睛到心灵。 只要你愿意去看,总会有你的收获。 ++++++++++++++++++++++++++++++++
=======转自:风笛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