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灵刚 | 由一个个“小方格”组成的“亦是亦非”的世界
[color=var(--GBK03A)]何必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工程师

艺术家介绍 陈 灵 刚 1978年生于吉林 2000年毕业于吉林林学院环境与艺术系 现居北京 作品创作感悟 by:陈灵刚 我的作品都是由一个个小的方格子组成的,他们在外形上看都是非常的相似的,但实际上他们又是各不相同的。他可以是每个人、每栋建筑、每个城市也可以是每一秒、每一天、每一年…… 或是一页纸、一本书、 一段历史…… 他们不断的重复,既相互独立又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同时又是另一个整体的个体,他们互为主从,无限的延伸。

▲ 《Reading series No.180701》 综合材料 100*40cm 2018年 在我的作品中,我模糊了事物的具体形象,亦是亦非,一切都有了一种不确定的因素。这也使我产生了疑问,是事物本身就不确定,还是我们对其判断的不确定呢?对于历史文化也是一样,我们真正的了解和传承了它的真谛吗?我们看到的蝴蝶,是它想展示给我们的“蝴蝶吗”?

▲ 《Reading series No.171108》 综合材料 100*100cm 2017年 我的作品是对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文化的理解与探寻,也是我在探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思考。这种困惑和思考又模糊了我对历史文化的真实的发现,而越是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更加激发了我对历史文化更深层面的渴望,这使得探寻的过程本身也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也更有趣起来。

▲ 《Reading series No.171109》 综合材料 100*100cm 2017年 这些体现在作品上就是我面前的这些作品,在规律的外形下流动着不断变幻的形象与因素,这使得作品变得更加耐人寻味,进而把我们指向了对文化和自身的反思当中。创作这些作品的时间越长,我也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与局限,越是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

▲ 《Reading series No.141202》 综合材料 120*120cm 2014年 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代人,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许多的时代的印记,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与我有着相似经历,也不知道我的感受能代表多少人的感受。原有的和外来的文化搅和着不断的冲刷着我们,我们试图改变世界的同时又被改变着,我在竭力的从变化莫测的现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存在。

▲ 《Reading series No.171002》 综合材料 80*80cm 2017年 当我试图用一种确定的,具体的形象来展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发现它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我不能用一个数字,或是一个词,或是图像来表达我的世界,它带给我的是一种不确定。

▲ 《Reading series No.171009》 综合材料 80*80cm 2017年 我的作品表面看来并没有明确的指向,但是却有一种无形的因素在指引着我去感受和思考!

▲ 《Reading series No.200305》 综合材料 80*80cm 2020年 评价 by:艺术总监外滩红寨画廊 杨传照 廿一世纪初期的中国青年艺术家们的使命就是要在当代艺术语境下重塑一个中国美学观,极具讽刺的是,这代人的父辈恰恰是当年的红卫兵,在那个革命的年代满腔热情地要剔除一切中国传统文化。如今的这些成长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青年艺术家们也在消费着这条高速信息道上不断被同质了的全球文化。这段历史也使得中国很多的年轻人心中产生身份危机感和文化迷失感。陈灵刚的艺术创作正是反映此当下意识和文化思考的杰出表现。

▲ 《Reading series No.180707》 综合材料 100*40cm 2018年 陈灵刚在追溯他自己的文化传承过程中被纸张所深深吸引了。纸——不仅是中国对文明的最伟大贡献,而且还是中国几千年来贯用的艺术表现媒介。他的《传承》系列中,采用的素材是自己对春秋时期古诗的书法再创作,在《阅读》系列中,艺术家用的则是从明清小说中撕下来的页面。这些从废弃图书中取出的发黄了的纸张呈现出的是一块块土地的肌理,而那些被揉搓成的黑色字体构成的则是山蚀水流的历史地景。

▲ 《传承系列 No.72》 综合材料 120*80cm 2010年 对于陈灵刚而言,语言就是文化的基因。中国书法的表象性和表意性映射了我们祖先的视听经验和生活方式。而在这个电脑时代里我们发现自己不再习惯手写汉字,有时甚至会忘记如何写字。在《传承》系列中,艺术家把自己写在宣纸上的书法作品揉皱成团,然后把它们放入一个个方格之中,原来的字体变得模糊和扭曲,观者被迫去重新审视和诠释这其中固有的文本信息。

▲ 《Reading series No.100505》 综合材料 100*100cm 2019年 过去和现在被艺术家同时挤压入一系列几何方格时,不禁令人意识到传统的汉字构成方式中对和谐与均衡的追求,而如今我们只被ipad像素化的现实感而着迷。通过这些方格子,艺术家引领我们联想建筑的形式,让我们记起胡同构架的社区以及传统的城市规划。同时引发对城市摩天楼筑成的新“长城”而产生的文化隔阂的探讨。

▲ 《Reading series No.100506》 综合材料 100*100cm 2019年 陈灵刚在他对语言、文字和地景的抽象过程中创造了由思想性和美学性编织而成的优美方格。他以独特的视觉语言把我们带入一个现实和过去的对话之中,并和大家共享了他对我们文化遗产的一种赏识。

▲ 《Reading series No.161101》 综合材料 100*100cm 2016年 评价 by:《阅读的障碍》 看到陈灵刚作品的第一感觉就是方方正正的小格子,在每个格子里面都有“压缩”了的各种宣纸和书籍,我们却辨认不清纸上的文字和内容,而作者似乎更是在故意制造这种解读的“障碍”,即艺术家在“阅读者”和“历史文化”之间制造了一种无形“障碍”。我们在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不由的被艺术家指引到另一个独特的时空角度!

▲ 《Reading series No.180906》 综合材料 100*100cm 2018年 这种阅读的“障碍”带来的是对历史文化的另一种思考方式与审视的角度。它使人们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了主动的思考。这正是作品所指引的,他使人们重新对历史文化进行自己的认知与理解,甚至是迷惑与质疑!当人们注视这些画面时候,不知不觉中仿佛看见历史的片段在方格中流淌,文化的传承在方格中变换,突然又定格成某一历史瞬间,成为眼前这不变的画面。陈灵刚的作品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它是矛盾的,是没有答案的,是“障碍”的,但这也是作品的魅力所在,是对艺术本身的一种尝试与探索!

▲ 《Reading series No.181103》 综合材料 100*100cm 2018年 评价 by:荣剑《纸上春秋》 陈灵刚的作品使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中两个最基本的元素——纸和墨,但他却以完全不同于水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中国水墨精神的理解。

▲ 《Reading series No.140301》 综合材料 100*100cm 2014年 当下流行的各种所谓新水墨绘画,刻意以一种世俗的玩世的或市井的方式来解构旧有的文人绘画传统,用充满着肉感符号和夸张造型的视觉形象来颠覆传统绘画的诗意与意境。这是后现代对古典的肆意解构。在后现代倡导的平面化叙事的背面,体现着是对历史深度的漠视和对传统的背离。

▲ 《Reading series No.120804》 综合材料 100*100cm 2012年 陈灵刚的作品,在试图重建艺术和历史的某种关联时,并以自己独有的呈现方式来表达对传统的新的想象时,不管能否取得学术和市场的认可,至少为我们重新理解传统艺术元素的创造性转换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在他的作品面前,我们能够油然联想到艺术形式的变迁实际也是一部春秋史。

▲ 《Reading series No.141202》 综合材料 120*120cm 2014年 陈灵刚用《阅读》和《传承》来命名他的两个作品系列。

▲ 《Reading series No.170311》 综合材料 80*80cm 2017年 在《传承》系列中,水墨的汉字造型和宣纸折叠出的粗狂肌理凸显出一种形式化的张力,在把中国传统水墨绘画彻底解构为一些形式的组合时,作品的“意义”似乎已经溶解在那些没有意义的符号中,它至多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些联想和比附,只有身临中国文化的语境,你才能直接感悟着这种语言构成和表达对我们的视觉冲击,并促使我们对历史的思索和与追问。

▲ 《Reading series No.170317》 综合材料 80*80cm 2017年 在《阅读》系列中,墨也被消解了,留下的纯粹是各种纸张的组合,在这个无字的阅读中,就如同历史所营造的所有未解之谜一样,最后呈现的只是一种象征性,而意义的解读则为所有人的心灵想象打开了空间。

▲ 《Reading series No.170318》 综合材料 80*80cm 2017年 在一个图像爆炸和物欲横流的时代,在一个已经忘记了历史甚至刻意背叛历史的时代,一个对历史和文化充满敬畏的年轻人,只是凭着一种直感和潜在的历史意识,在其同龄人的视野之外,用现代的或当代的观念,书写出自己的文本。这或许也是一种历史的写作。

▲ 《Reading series No.171005》 综合材料 80*80cm 2017年

▲ 《Reading series No.171011》 综合材料 80*80cm 2017年

▲ 《Reading series No.171012》 综合材料 80*80cm 2017年

▲ 《Reading series No.171017》 综合材料 80*80cm 2017年

▲ 《Reading series No.200307》 综合材料 80*80cm 2020年

▲ 《Reading series No.180702》 综合材料 100*40cm 2018年

▲ 《Reading series No.180705》 综合材料 100*40cm 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