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
THE NEW WAVE
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
“海归”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重要群体,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海归”艺术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海归”艺术家,已经从少数个案逐渐成为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独特艺术群体。
他们往往有着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更为开放的艺术语言表达和更为系统化的对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发展潮流和现象的认知。当他们学成回国,与国内文化界、艺术界产生交际时,二者间势必产生碰撞与对话,这也会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强烈的震动,释放出巨大的创造活力,甚至影响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走向。
为了相对完整的勾勒出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整体面貌,全面了解他们今天的生活状态、艺术观念与作品面貌,让他们的艺术更加为国内所了解和熟知,《库艺术》现推出全新策划:“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汇聚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集体发声,讲出他们自己的艺术故事,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独特艺术群体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并展示他们的艺术探索和成就。这也将会成为我们观察中国当代艺术未来走向的重要指标。

刘 清 路
LUKAS
腾讯特邀艺术家; 首位迪拜 DIFC 个展亚洲艺术家; 卢浮宫(阿布扎比)艺术讲解员; 刘清路已多次登上国内外艺术媒体,作品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展览会,藏家群体涉及国际多个不同文化区域如迪拜,阿布扎比,北京,上海,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等,他以企鹅为符号的创作已成为国际新生代艺术家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企鹅宇航员
——在映射与虚无之间的无我世界
艺术的历史总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轮换,比如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艺术家的故事也总是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寻见分野,如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李白与杜甫,黄公望与八大山人,徐悲鸿与林风眠。
人也可以有这两类的界定:
理性的人,思考清晰,“外观”性强,一般适合与人交流;
感性的人,直觉敏感,“内省”性强,一般适合与物交流;
生命的耗损也可归为两类:
内耗者,遇事难解,爱劝慰自己——久之,不得好活。
外耗者,遇事难办,爱与人争执——多之,不得好死。
难怪佛陀总说人生皆苦。
两者都是人对人之外的应对策略。
理性是对复杂关系的分析与应对——编造出一整套的应对系统以映射这个世界。
感性是直觉的主观应用——以虚无化外观达到与自己内观的融洽。
如镜面的映射所观;
也如玻璃的虚无外观;
都使自己隐逸在所见之内。
成为无我世界。
企鹅这个我用了近十年的无国界,无本意欲指的载体,在辨识度上被赋予了符号性的现实意义。
宇航员的感性环境,是我儿时能在想象之中唯一可真心为之去死的梦幻虚无。
映射或虚无的企鹅宇航员,在无我之内,皆变为你所看到的它指世界。
刘清路作品


《旁观者与围观者》 双幅 150cm x 120cm(单幅)布上油画 2015


《众企成城开与合》双幅 240cm x 150cm(单幅)布上油画 2015

《Astronaut penguin 10》 360cm x 200cm 2020

《Astronaut penguin》 200cm x 200cm 2020


《Astronaut penguin》 150cm x 100cm 2020




《Astronaut penguin》 200cm x 150cm 2020


艺术从来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好的作品首先考验的是一个艺术家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其次才是技法,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油画家厉害了,据说他是迪拜唯一的华人当代艺术家,想要了解他吗?那就从先他的作品开始认识他吧。

开国大典 刘清路 2014 布面油画 240*150cm

企鹅王子与猎狗 刘清路 2017 布面油画 40*60cm

企鹅王子与白鹿 刘清路 2017 布面油画 40*60cm
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从他的画中看到,企鹅--可爱又神秘的这一形象会频繁出现。这是刘清路画中的艺术符号之一,很多人都会问他这样选择的缘由,他也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有人说,他画的不是‘企鹅’,是自己,让每个人能够以局外人的方式去看清自己。

在雨中 刘清路 2014 布面油画 40*60cm
神秘宁静的蓝,点缀一些白色,呈现出一种通灵纯净之美。

天安门 刘清路 2014 布面油画
当企鹅遇上西游记

真假悟空 刘清路 2014 布面油画 40*60cm
唐小僧:快过来叫为师瞅瞅,是谁在假扮我家悟空!
悟小空:你不怕又被抓去炖汤吗?

蟠桃园 刘清路 2014 布面油画 140*100cm
悟小空:趁王母出游,让本企鹅康康今天来宠幸哪颗桃子?

紫金葫芦 刘清路 2014 布面油画
肥企鹅,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五指山下白骨精 刘清路 2014 布面油画
悟小空:妖精,就你这道行也敢在我齐天大圣面前造次,吃我一棒,还不现出原形!
当企鹅遇上名人

摩西 刘清路 2017 布面油画 50*50cm

摩西时刻 刘清路 2017 布面油画 50*50cm

时刻 刘清路 2017 布面油画 50*50cm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刘清路 2016 布面油画 50*50cm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刘清路 2016 布面油画 50*50cm
想做你的超级英雄

钢铁侠Iron Man 刘清路 2016 布面油画 50*50cm

蝙蝠侠 刘清路 2016 布面油画 50*50cm
新浪潮 · 刘清路专访
Q:当时你为何选择了后来留学的目的地国家?
A:东西方艺术史里没有阿拉伯,来看看。
觉得前几年看了大半个中国,也该去国外看看了,就首选这个本不在计划内的阿拉伯半岛,美院的人的世界观,被艺术史影响太多,哪里不知道,哪里就有吸引力。
Q:现在看来,出国留学对你的艺术之路意味着什么?
A:多元的所观世界;准确的文化识别度;
难以看清楚的人生;更无法定义的艺术;

刘清路与展览嘉宾合影
Q:就自身经验而言,如何看待中、西方在艺术观念、艺术教育上的普遍差别?
A:由于我身处的是中东,阿拉伯,南欧等国家,慢慢的就跳脱开了以往只以中西方两个维度看问题的方式,这个世界的复杂不是一两个看似主流的文化可以覆盖的。
比如日本对东方文化的自我改造;伊斯兰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不同;佛教的形成历史与在印度的夭折原因;欧亚非三洲交界为何千年来依然纷争不止。
逐渐觉得,只要条件没有重大缺陷,每个地域所发展出的教育,艺术,文化都有其地域的合理根源,合理目的。
差别不单是有深层原因的,甚至是必要的。


创作中的刘清路
Q:能否说出一个在留学期间对你影响最大的老师、艺术家或展览的名字,为什么?
A:没有,吸收借鉴的的很多,影响最大的没有。
阿布扎比卢浮宫的达芬奇原作《额饰女郎》,我在他们博物馆做艺术知识顾问的时候有机会每周近距离观看这幅作品,所得颇丰,却难以言传,很奇妙;
去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最后一天的看毕加索的回顾展,以往对他的了解很少,由于他的名声所累,总在用美术史的眼睛去看他,总觉得不懂,也不喜欢,流于表面。但那次近距离观摩让我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对于很多画都豁然开朗了。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你别把他当作毕加索来看他的画,把他当作你的同学,朋友,再看他的画,会大不一样。
他的毫无保留,不加掩饰,你就知道为什么他是毕加索,为什么我们东方没有此类画家了,当然,我们的含蓄也是他们学不了的。
某次展览上和Hikari Shimoda的相遇,等等。
但没有哪个是可以被单列出来的,若非要找出来一个老师,是气候,是环境。
突如其来的雷雨,偶遇的日落;被沙尘遮蔽的太阳;
沙漠中小便的时候突然从草丛里窜出的鹿;
湖泊里安静的脖子像蛇的黑天鹅。
这些偶遇的可遇不可求的情景,不但记录着时间,也蕴含着某种神秘的与我的渊源。
是他们塑造了我,与我的作品。
Q:你目前的艺术语言、方法论和观念是从何时开始萌芽,并一步步发展出的?
A:毕业那年游历全国开始,十年了吧,大概经历过三次转折,我称之为三重门;
第一重:找到有自我的辨识度的方式去表达 ,我的就是企鹅这个符号;
第二重:将观点转化为自我的绘画语言,以及自身潜意识深处的不同于别人的记忆。
第三重:建立自身的表达体系。
我创造的模式跟当下如何自觉地架构差异性,符号怎样建立系统语言是最近思考的主题。
由于关注材质,映射的概念便不言自明,从几年前的动物符号,到最近转化为的人物IP,主题更宽泛了表达却更偏于自我。
今年是应该被铭记的一年,与世界,是有了大格局的改变;
与我,是终于超越了几年前的自己。

刘清路向观众进行导览
Q:在国外的求学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文化间的差异与沟通,目前你对于东、西文化差异与沟通互译的可能抱有何种态度?
A:互译很难,也没必要。
我觉得未来重要的反倒不是此类地域性的互译和理解,而是现在与未来的融合。
21世纪已经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成长起来的人所面对的问题更多的是时代跨越,科技的更替,而不是地域文化的分割阻碍。
我见过许多外国籍的同学所理解的道德经,另辟蹊径,观点可算是诡异但你又找不出毛病。
也遇到过中国人对于圣经,古兰经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网路文化的整合对他们的影响我觉得多于传统历史概念。
Q:从文化取向、艺术类别和审美习惯等各方面,中国与西方相比在大环境上仍有很大不同,你是否有回国打算?是否准备对自己的艺术道路做出调整?
A:恩师武明中去年仙逝,他曾被媒体称为“地方国际主义”,从我这些年的所见的好的艺术家的类比中,可以找到的不错的艺术家大多也如此,你很难只从其作品中找到国家身份,民族身份,甚至性别身份, 我认为跟全球化一样,此类“地方国际”艺术家会越来越多。而未来会被书写的艺术史也会对此类现象做出回应。更多的分类将是时间性质的,如某个时代的艺术家。
疫情之前每年会在国内有个个展。
我应该会回国的,看烦了世界就回去。
原因说来可笑:当我在地球另一端生活了几年,回头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想要去选择一个地球的地点生活的时候,发现我的祖先真是幸运,他们选择了这个星球上既有风霜雨雪,也有云雾霜花的地方,比如上海,杭州,成都,青岛。
而有这些的地方,以我的喜好就是这个星球最适宜生活的地点。
无怪乎中国的诗人那么多,又那么好。

刘清路与作品
Q:说说你对自己未来艺术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的愿景?
A:近期是想把大型的雕塑做出来,今年一整年几乎都在画想象中的雕塑。
这个想法源于去年在腾讯北京总部做个展的时候的初步构思,因为新总部刚刚开始运营,到处都很空旷,极其适合放公共雕塑。
本想着今年的这些绘画只是这些雕塑的小稿,谁知越画越好,竟超无意间越了五年前的自己。
索性就当作第三重门的自我系统,继续画下去。
未来自我表达语言系统化的过程肯定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无数实验再变成熟的作品,观念,概念,反概念,等等。
在这个见证着人类后疫情变局的时代中,人生的前景很难预测,作品也一样。

刘清路在迪拜
新浪潮!
THE NEW WAVE
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
现公开征稿
近年来,随着海外艺术家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独特艺术现象。他们在汲取国际前沿艺术观念和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不断将新鲜的思想和理念带回国内,给国内艺术界以启示甚至冲击。另一方面,看似独立、分散的海外艺术家们,在知识结构、价值判断和艺术表达等诸多方面显然具有某些共通特征。
《库艺术》“2020年度艺术人物”专刊推出特别板块:“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呈现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重要艺术成就,深度探讨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未来影响;从中挖掘和推荐优秀艺术家个案,搭建起海归艺术家与国内学术界、画廊机构、批评家、策展人之间对话交流的有效平台。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媒体首次对新一代海归艺术家进行大规模的个案梳理与解析。